设为首页   加入收藏   中文/ENGLISH  
媒体资源

媒体资源

Media Resources
网络媒体优势何在
浏览次数:695次 更新时间:2014-07-31 18:20:53

20世纪90年代中期,网络打着“第四媒体”的旗号,开始杀进中国的传媒圈时,好多人

尚觉眼生和新奇。今天,网络媒体是否坐稳了第四把交椅还不好说,但红红火火的势头

,直有压倒前三位“山大王”之势,甚至有人预言,网络媒体的兴盛将意味着其他媒体

的终结。对此,作为一名网络媒体新闻工作的“圈里人”,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。 

网络媒体的特点

    对于网络媒体的特性,人们已基本达成共识,大致有以下几点: 

    时效性强。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,网络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的优势(在下文还

要谈及),但除此之外,对于那些可预知的如会议、活动等事件,与广播、电视相比,

网络的时效性就显得有些勉强了。大多数人关注的重大事件,电台、电视台可现场直播

,至于一般性的事件,电台、电视台不会直播,网络可乘机打一打“时效”牌,但由于

一般性事件一般人少有兴趣,其意义也就打了折扣。 


    多媒体。这是网络、也是网络媒体最为诱惑人的。网络的其他特性也凭借它具有

无穷的魅力,听音乐、看电影、玩游戏、作动画……然而,成本的高昂和带宽的限制

所带来的蜗牛般的速度,使得这一特性在中国的网络上只得到部分体现。 


    另外,多媒体使网络什么都是,是广播、是电视、是报纸,而恰恰这“什么都是

”,如果没有合理运用就会变为“什么都不是”。 


    交互性。与其他三类媒体相比,匿名化所带来的平等性特征使得交互性在网上大

放异彩,在网上凡有BBS(电子公告板)、聊天室、在线游戏等的任何一处,你会发现

都是人来人往,不亦乐乎。反映在网络媒体上,交互性同样给其注入了不少的活力,

在编读往来方面无论是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。另一方面,伴随交互性而

来的言论随意性、多元性对网络媒体却形成了冲击,构成了威胁。 


    容量大。报纸受版面的限制,广播电视受时段的限制,要求精编,而数字化使网

络只要有足够的服务器,便有足够多的空间,可粗可精,弹性更大。然而,在生活节

奏加快、信息爆炸并呈多元化的今天,广大受众要求媒体对信息过滤后精编的呼声越

来越高。如果一味地求全求大,有用的信息资源反而会被淹没掉,更容易变成信息垃

圾。因此,对于网络媒体,网络容量大所具有的意义也要辩证地看待。 


    覆盖面广。像广播电视一样覆盖面广,区别在于所凭借的设备不同而已。

    可检索、可保存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网上高效的检索功能对获取特定信息的人

们来说非常有用,远胜于其他三类媒体。然而,遗憾的是它更多地体现在资料功能上

而不是新闻媒体功能。 


    网络作为一种媒体,其优势在于集多特性于一身,其集合优势所显示出的威力远

远超出这些特性的简单相加。从另一种角度讲,也可以说网络媒体的优势在于前三类

媒体特征不同程度的综合。时间上可即时、随时播报,可长期使用,一经上网可随时

查阅;空间上,容量无限大,覆盖全球,使全球性信息海洋真正成为现实;媒体与受

众的关系上,一改此前媒体受众的被动地位,第一次实现了相互间的平等。而这些,

其他三类媒体是目前所不能及的。 


    用一句通俗的军事术语说,网络媒体擅长的是多兵种合成作战的“大规模立体战

”、“闪电战”,而不是单兵种的“游击战”。 


网络媒体的优势

    通过这些特性的合理组合,在对突发事件、重大事件、议题性新闻的报道上,网

络媒体要优于其他三类媒体。 


    突发事件。突发事件的报道要求:第一时间陈述事件的发生并跟踪报道发展情况

(网络的即时性,可随时更新),事件自始至终的整体性情况把握(可保存,可检索

查阅,网络长期性),大容量的背景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事件(网络大容量),

更好地体现事件的现场感(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网络多媒体性)。 


    再看其他三类媒体,报纸首先无法做到即时性,现场感则更是其弱项;广播和电

视虽然可做到即时性,其中电视现场感也是最好的,但事实上,由于反应能力过多地

受制于庞大且繁杂的设备,事实上很多时候并做不到这一点。而且广播电视无法做到

整体性把握,播过就没了,除非重播,受众只能被动接受。 


    可以说,对突发事件的报道,在四类媒体中网络媒体占据着绝对的优势。

    重大事件。一般情况下,重大事件是可预知的,为广大读者所关注的,如每年的

“两会”报道、去年的奥运会报道。报道要求:先期预热报道、背景陈述(网络大容

量、可检索查阅、长期性),事件过程报道(网络即时性、多媒体、交互性,可随时

更新、多种形式、及时的受众反馈),事件后续报道(网络大容量、可保存、可检索

,读者事后可随时查阅、把握事件的整体)。 


    网络媒体出现之前,对重大事件的报道,电视的现场直播可谓抢尽风头,然而它

只有现场感和即时性,电视受众的被动性这一致命弱点,使其在综合功能满足受众的

程度上,远逊于网络媒体。目前,由于带宽和多媒体技术的限制,网络媒体的现场直

播效果还不理想,然而这只是时间的问题。 


    自人民网于1999年12月报道澳门回归(开辟“澳门回归”大型专题并派网络记者

一线采访)首开先河以来,到今年的“两会”报道时,新闻网站从地方(千龙网和东

方网)到中央(人民网和新华网)注重对重大事件的报道已是遍地开花,投入了巨大

的人力和物力。 


    切实发挥网络作为传媒的优势重视对重大事件的报道,目前已成各新闻网站的共

识。 


    议题性新闻报道。即指先设置好有关的话题或者议题,然后推出不同层次的专题

,讲究一是进行集纳式的日常新闻报道,二是社会各届的广泛而充分的参与。广大群

众及各届人士的广泛参与是这类新闻报道的根本特点。 


    这类报道的要求:强调各届广大民众的参与,强调网络多种形式的互动性,而网

络上方便的BBS、聊天室、E-mail等形式及网络互动特性在时间空间上的极大伸缩性

,无疑使编辑部与网友、各届人士,编辑部、从各届请来的嘉宾与网友,网友之间的

交流不仅成为可能,而且卓有成效。其他三类媒体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掣肘,就远不如

网络媒体来得理想。网络同样是实现传播学中“议题设置”功能的较好媒体。 


    最成功的案例就是人民网的“BBS强国论坛”,精心选择的议题、丰富的背景资

料、自由热烈的网上交互、及时的新闻配合报道,在国内外网友中已形成一个著名的

品牌。新闻网站要做好适合网络特性的新闻报道,至少应做好以下两个工作:1.建立

一支随时能出、出之能战、战之能胜的机动记者队伍。能对突发事件或时效性强的重

要事件做出最快的反应。2.建立一支优秀的策划队伍,能够及时抓住正在发生的新闻

点、当前的热点等。这支队伍要有现代意识,接受新鲜事物快、把握能力强,新闻工

作经验丰富,熟悉网络特性。 


网络媒体与报纸

    网络媒体出现后,很多人认为它对报纸的威胁最大,甚至有一天会取代报纸。我

认为不然。 


一、报纸的易读性优于网络 

    报纸的版面有限,要求它必须精编,层层过滤,突出新闻的质;而网络的大容量

,伴随而来的往往是粗编,突出新闻的量和全。从这一角度看,似乎是缺点的报纸版

面有限恰恰成了报纸的优势。以此为前提,报纸有两种语言,一是稿件自身内容,二

是特有的版面语言,后者更是报纸所独有。 

 

    报纸的版面语言,主要表现在它的“形式一览性”。拿到一张报纸,上面新闻报

道及图片的位置次序、标题大小、线的运用,在给你美感的同时,也让你对新闻的重

要与否迅速作出判断,引导你有效地阅读。事实上,报纸的这一特性,在生活节奏快

、工作强度高、信息泛滥的今天,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受众欢迎。 


    网络媒体新闻报道是视、听、读综合的读取方式,有几乎无限的“版面”,这固

然是它的优势,但也是它的缺点。因其多,粗编的方式使网络上的版面,往往缺乏对

读者简洁有效的引导,面对庞杂、密集的信息,结构复杂的多层页面,读者对新闻的

分辨、取舍的难度加大,易陷入被动而茫然。 


二、报纸内容的准确性高于网络 

    报纸与网络,一个精编,少而质高;一个粗编,全而量大,使得报纸不仅在易读

性上,也在准确性上好于网络。在网络的信息海洋中,正由于因求快而对新闻报道往

往缺乏严格的编辑和审核,日益增多的不良信息诸如恶语谣言、伪科学等也易沉渣泛起。 


三、网络比报纸更易引起疲劳 

    论证报纸易读性的另一个观点是:书面阅读更能激起人的思考和联想,书面文字

在人类意识上留下的独特个性,对阅读产生的震撼力是视听媒体所无法比拟的。但也

有的人认为,这只是阅读习惯问题,今天自小习惯网上阅读的青少年,就可能不会产

生这一问题。 


    然而,笔者根据自已的经验,认为有一点是众所周知的:在读报、听广播、看电

视、上网四种方式中,后者最容易引起包括大脑和视觉的神经系统的疲劳,屏幕的闪

烁、网速的不稳定、对信息的搜索和辨识、视听形式的读取、读较长文章时不时的一

屏屏下拉……在疲劳下引起的往往是极度的亢奋、烦躁,而不是沉静下去的思考。 


四、报纸的便携性优于网络 

    报纸的可携带性,是网络媒体不能比的。你拿到一份最新的报纸,在不同的时间

和地点都可以拿出来,以随意的方式阅读。而网络则完全受限于电脑和线路,当然可

以使用无线,但网速和连接就没有保证;当然也可以使用掌上电脑,但此时网络的功

能少之又少。网络的便携性每前进一步,总以功能的减少为代价。 


网络媒体还未成为主流媒体

    与当前社会上追捧网络媒体的“热”相对照,人们发现了一个不相称的现象:网

络媒体并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的群体。真正称得上媒体的网站,几乎清一色依托于已有

的报纸、广播、电视等传统媒体,它们没有自己的记者力量,没有独立的、彻底的完

全按照网络特点的管理队伍,这就多多少少限制了网络媒体的健康发展,在他们宣称

自己作为“第四媒体”如何与其他媒体争雄时,总少了点底气。 


    当前,人民日报社的人民网、新华社的新华网、中新社的中新网、北京的千龙网、

上海的东方网等几家较大的网络媒体,近几年从网站内容到管理结构做了极大的努力发

展自己,已形成网络媒体中的几强,但比较他们的网站会发现:内容架构相仿,新闻要

么是母体内容的翻版,要么是摘编其他媒体内容,重要的、广大网友所关注的重要报道

中没有太多的独家报道,而且作为网站附属于某个新闻单位的痕迹也非常明显。而在管

理层次上,这些网站的级别一般被放在原单位次一级层次上,在资源的投入上也是如此

,使他们的自主权比之类似的商业网站受到更多的制约。当然,随着网络媒体的作用日

益突出,在有的新闻单位中,这一情形正向好的方向发展,比如人民日报社的人民网,

发展网站已成为报社领导层的共识,并由一位副总编兼任网络中心主任,记者组和评论

组的建立正在运作中。 


    今年年初时,台湾的原生网络媒体“明日报”关门,所折射出的问题引人深思,也

让有些发烧的业界清醒了许多。就当前而言,网络媒体虽被称为“第四媒体”,但客观

地说它远未称得上社会的主流媒体。不过,它有这样的实力,关键在于怎样去做,而且

还需要时间。人民网负责人官建文在最近举行的“中国网络媒体运营与发展高峰论坛”

上说:“网络不会取代电视、报纸和广播,而只会与它们共存,共荣;四种媒体未来将

会有消有长,这取决于它们的竞争实力;通过竞争,四种媒体的特色将会更加鲜明,特

长更加突出;四种媒体会相互融合,从目前看,网络媒体的兼容能力更强一些;未来四

种媒体谁主沉浮,取决于它们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和各自的盈利能力。” 


    这是一位清醒的业内人士对网络媒体的一个理性的分析。
【首页】  【返回】
  • 全国统一业务咨询电话
  • 400-892-0060
  • 线下活动业务咨询
  • 请致电010-57571700
  • 媒体及广告代理
  • 请致电57571700-607
新媒体营销策划
微博营销
微信营销
艺术机构中心
画廊
拍卖行
高等院校
美术馆
艺术媒体
品牌公关
媒体整合传媒
媒体整合传媒1
创意制作平台
创意制作平台11
全国业务咨询电话 :400-892-0060
咨询电话:010-57571700
传 真:010-57571700-605
业务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
人才招聘:[email protected]
版权所有北京汇利嘉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© 圣辉友联 京ICP备12020137号
北京汇利嘉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中国专业公关活动策划执行公司
微信营销策划解决方案
品牌形象设计
网站建设服务
多媒体展陈